{label:top}

24小时服务热线:0512-57829669

以案释法

以案释法

【乐士·公司法税】关于股权转让纠纷过程中的痛点

日期:2025-09-18 人气:4



图片

自新公司法颁布以来,随着企业并购、资本流动加速,股权交易频繁、操作不规范问题日益突出。

最高人民法院前不久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数据显示,全国法院受理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一审案件9.7万件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.3万件,同比上升78.42%,可谓爆炸式增长

这其中,股权转让纠纷占比近六成,长期位居公司类案件首位。作为商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,由其衍生出的股权转让合同纠纷、股东资格确认纠纷、股权回购纠纷等次生案件,复杂度极高。

股权纠纷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是代理律师回报大、值得投入的领域——涉诉金额显著高于普通商事案件,以北京海淀法院为例,近五年公司类案件总标的额达146.91亿元,其中超1000万元案件占比14.07%,且比例逐年上升。

不难看出,大额股权转让纠纷标的额常达数千万至数亿元,直接关联律师代理费的阶梯式计费,能够显著提升单案收入。

股权纠纷易引发股东内斗、公司僵局甚至知情权、解散纠纷等连环诉讼,律师需要成为企业的“危机解决者”,提升行业声誉;股权转让又常伴随公司控制权变更、章程修订、治理结构调整等非诉业务,律师可借此延伸提供常年顾问服务,绑定高净值客户。

图片
图片


01


股东资格认定纠纷

股东资格认定可谓股权转让的“第一关”。

在股东资格认定纠纷中,核心痛点便在于如何确定“真正的股东”,这涉及到认缴未实缴、隐名出资、冒名登记等多种复杂情况。

法官需在工商登记、股东名册、出资凭证、实际行使股东权利等多种证据之间进行综合判断,且“内外有别”原则的适用边界——如隐名股东能否直接对抗外部善意第三人存在争议,证据规则的运用和“股东资格”这一核心要素的证明难度极大,是诸多后续纠纷的源头。


02


股权持有典型问题

股权代持关系下,存在着多重法律风险。

股权代持的核心难点便在于真实权利人与商事外观的激烈冲突

律师既要处理包括规避外资准入、国有资产监管非法代持等在内的效力认定及责任分担问题,又要厘清“名义股东”与“实际出资人”在股东资格、收益权、处分权上的复杂关系,还要防范名义股东通过转让、质押等手段擅自处分股权导致的善意第三人保护难题。

更不要说,往往还要评估实际出资人因公司不认可、名义股东破产或失信导致的权利落空问题,以及名义股东可能因公司债务或抽逃出资被追责的潜在风险。

让与担保中,名义股东即债务人滥用处分、设定负担等权利,和实际权利人即债权人滥用控制权的风险并存;担保权实现时,又涉及名义股东恢复原状与实际权利人处分变现之间的冲突。


03


股权转让阶段问题

这一阶段,首先涉及到股权变动模式不清晰及善意取得适用争议问题。

有限公司股权变动遵循“合同生效+公司认可”还是需要“股东名册变更”或“工商登记变更”,一直以来作为生效要件都存在理论及实践分歧。由此衍生“一股再卖”、“名义股东处分股权”、“单方处分夫妻共有股权情形下股权变动时点及归属的极大不确定性。

善意取得制度能否、如何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争议极大,“善意”认定、合理价格、登记公示等证据要求的把握是实务操作中的重大挑战。

还有优先购买权行权的程序性与救济复杂性问题。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权环节细节繁多,易生争议;面对其他股东恶意规避或违反程序的行为,受损股东可选择何种救济路径,又成为了律师为其制定诉讼策略的关键难点。

再比如特殊主体的转让限制问题股份公司发起人、实控人、董监高的法定减持限制,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持股限制,以及职工“身股”的可转让性问题,都需要律师在交易前、中、后进行周密的法律合规审查,否则极易导致转让协议被认定为无效或无法履行。

从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、履行风险,到股权变动的生效节点;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规则,到特殊主体及国有股权转让的限制,再到税负计算与承担……

这些痛点充分体现了股权转让纠纷的多维性、交叉性(合同法、公司法、婚姻法、继承法、税法、国有资产法)以及理论与实务的深度交织,对民商事律师的专业深度和实务经验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


来源|法律图书馆;文仅供交流学习, 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



需要预约法律帮助吗?

立即预约!